北京金融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占地2.59平方公里,是北京市第一個大規模整體定向開發的北京金融街金融產業功能區。1992年,西城區報北京市委市政府批準正式啟動建設金融街。北京金融街核心街區內矗立著64棟重點商務樓宇,擁有各類金融機構1886家,法人機構885家,總部型機構175家。聚集了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一委一行兩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等15家金融行業協會、全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大型股份制銀行總部等。中文名北京金融街外文名Beijing Financial Street行政區類別北京市所屬地區中國華北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面 積2.59 km2 政府駐地北京市人民政府電話區號010郵政編碼100033火車站北京火車站方 言普通話,北京方言
基本簡介
據西城區金融服務辦公室透露,2012年全年,金融街實現三級稅收2484.8億元,同比增長29.0%,占西城區三級稅收總額的81.4%,占北京市三級稅收總額的30.8%。
作為首都金融主中心區,在金融街的三級稅收中,金融業占比仍居第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592.5億元,同比增長14.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6%。
北京金融局表示,金融業對北京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4.7%,居各行業首位。金融行業依然是帶動北京市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長的第一支柱產業,戰略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
1992年,西城區報北京市委市政府批準正式啟動建設金融街。
1993年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在西二環阜成門至復興門一帶建設國家級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國家級銀行總行和非銀行機構總部,北京金融街應運而生。
金融街南起復興門內大街,北至阜成門內大街,西抵西二環路,東臨太平橋大街,規劃用地近103公頃。其中建設用地約44公頃,道路用地約32公頃,綠化率超過30%。
金融街區域總體規劃建筑面積為402萬平米,其中,寫字樓面積達74%,公寓占3%,酒店占4%,綠地等其他配套占19%。已完成建筑面積322萬平米,在建面積為51萬平米。全部投資預計為460億元,已經完成投資380億元。依照總體規劃,到2008年金融街將全部建成。
在建項目均有企業在商談入駐,大多數已簽訂協議,尚有多家企業表示要求入駐金融街,區內機構由于業務增加也需要擴展辦公面積,未來幾年是金融機構新設和分立的高峰期,將有更多金融機構需要購買或擴充在金融街地區的經營、辦公面積,對金融街承載能力構成相當大的挑戰,以金融街現有的規劃面積無法滿足金融機構發展的需要,盡快拓展金融街區域面積,提高其空間承載能力已成為必然的選擇。
2014年,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成立金融街人民法庭;2017年9月,金融街人民法庭正式揭牌,入駐金融街辦公。金融街在不斷完善營商環境建設,保障金融“大腦”的高效運轉。為了高效解決金融業糾紛、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2020年,北京金融街核心街區“占地2.59平方公里,街區內矗立著64棟重點商務樓宇,擁有各類金融機構1886家,法人機構885家,總部型機構175家。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達108萬億元,占全國總規模的34%?!保?/span>北京金融街服務局副局長盧五星介紹)。金融街聚集了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一委一行兩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等15家金融行業協會、全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均在金融街落戶發展,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大型股份制銀行總部在此云集。
相關歷史
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經過仔細勘察之后,根據《周禮·考工記》的規劃原則興建了元大都城。大都城內設50個坊,每個坊都建有各自的坊門。門楣之上標有福田坊、集慶坊、安富坊、鳳池坊等坊名,規劃完備,建筑齊整。
金城坊,位于元大都城的西南角,意出于《史記·秦本紀》:“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萬事帝王之業也。”金城坊之北有雄偉秀麗的妙應寺白塔,南有金碧輝煌的都城隍廟。元、明之際及清代初期這里遍布銀號、金坊,商賈富豪及皇親國戚多在此地發跡生財,是繁華的商業區和金融中心。民國元年,設在這里的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其后大陸、金城、中國實業各銀行,均先后設立于此,民國十年以前,各銀行竟于是謀建筑,頗有作為銀行街之想”。然而,在軍閥混戰中,金城坊逐漸敗落,票號、金坊等轉向前門及東城地區。自清代金城坊之名即音轉為錦什坊。
金城坊地處明、清北京內城西南部,是一片古老的居民區,小巷縱橫,地勢低洼,其東側的溝沿及太平橋大街原為城內的一條泄洪溝,從北至南直達南護城河。寧靜的小巷中多為平房矮屋,也有幾處軒敞的王府,如明代的武定侯、廣寧伯等居住的府第,以及清代的順承郡王府、德公府等,還有一些政府機關和專用場地,如巡按察院、提學察院、屯馬察院,以及濟州衛、藤牌營、養馬營等。
日月演進,斗轉星移。時間又過去了一百余年,在金城坊建立700多年后的公元1992年至2005年,在今日的西二環路東側(原金城坊舊址之上)北起阜成門立交橋畔的中國銀行大廈,南到復興門立交橋東北側的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全長1700余米、寬600余米的范圍內傳奇般地崛起了一條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的具有濃郁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的現代化建筑群。這就是將成為亞太地區金融中心之一的北京金融街。
金融街的城市改造有其歷史淵源,金城坊自古就是金融中心,歷史發展到今天,它也圓了昔日之夢。而今,金融街自從1992年動工興建,已經歷時十余年,主要建筑已展新姿。切望在后期的規劃建設中,更多地考慮古城風貌,盡量保護和恢復古都風韻,注意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和真諦,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將現代與傳統、舊遺址與人們的生活環境相結合,充分利用白塔寺、都城隍廟以及火神廟、清真寺等人文遺址,精心點染,巧奪天工,使文物保護與現代建設、古都風貌達成完美的統一。